Keep赴港,苦練資本力

撰文 | 吳坤諺

編輯 | 吳先之

在某一細分領域中成為獨角獸後,試圖上市並進行進一步擴張是互聯網時代小巨頭的固有發展路徑。只是市場規模並不足以構成上市理由,其商業化能力、盈利空間、經營槓桿等因素時常成為獨角獸上市的樊籠。

而今,又一家獨角獸成功跨越多數難關,數次衝擊未能如願的IPO已近在咫尺。

據港交所6月21日文件顯示,運動科技公司Keep已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並更新了招股書,擬登陸香港主板市場。目前中金公司為其獨家保薦人。據瞭解,這已是Keep第三次衝擊港股IPO,前兩次分別是去年2月25日與9月6日,均遭遇遞表失敗。

即使考慮到去年2月遞表遭遇一眾企業回港上市,在排期之中拖到招股書失效的情況,Keep的IPO之路較為坎坷。

作為一款工具類應用,Keep與其他工具類應用面臨相似處境——用戶往往只會使用核心功能,用完即走。因此,其盈利模式必須依靠於社交功能所帶來的用戶使用時間,以及基於社區生態而跑通的互聯網三件套:廣告、自營電商與增值服務。

據招股書披露,Keep的營收也的確由這三大板塊構成。2022財年,Keep自有品牌運動產品營收佔比高達51.4%,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是Keep第二大營收點,佔2022年全年總營收40.4%

Keep對上述三個營收來源有著清晰認知。其在招股書中提到:“隨著新的及現有競爭對手(包括知名公司)進軍我們的市場並推出與我們競爭的新的或經改進的內容、產品及服務,我們預期市場競爭日後將會加劇。”

那麼,本次衝擊IPO的Keep與前兩次有何不同,能夠講出讓資本市場信服的故事?

小獎牌推動IPO?

讓資本市場青睞的,首當其衝當然是大幅改善的經營狀況。Keep本次遞交上市申請的時間是3月28日,在此之前的Keep已經經歷了為期一年的“健身”,不僅營收達22.1億元,同比增長36.6%,同時調整後淨虧損為6.67億元人民幣,同比虧損收窄19.3%。

降本增效初顯成效,在此基礎上,Keep還在2023年初意外跑通了一項具備現金牛潛力的業務。

2月24日,互聯網運營人韓敘發佈微博稱,Keep內部人士向其透露,Keep的獎牌業務(虛擬體育賽事)已經賣了5個億。雖然Keep方面迴應稱數據並不準確,但聆訊後資料集顯示,公司於2023年Q1的營收同比增長了7.2%,其背後功臣便是虛擬體育賽事。

該業務脫胎於傳統馬拉松完賽後的紀念獎牌,與一般馬拉松獎牌不同的是,Keep的獎牌分虛擬獎牌與實物獎牌兩種形式,並且在對應賽事與獎牌設計與多個知名IP聯名。用戶付費參賽並在完成賽程後收穫聯名權益以及Keep獎牌,通過高顏值與設計感的獎牌吸引非核心健身者,也是Keep最大的用戶群體。一次無心插柳之舉似有推動Keep第三次衝擊IPO的跡象。

比較典型的便是Keep於近日與米哈遊旗下IP原神聯名的“助跑!衝刺!冒險開始!”公益線上跑。本次活動分為免費、39元與69元三檔,完成里程目標後即可獲得原神遊戲道具與聯名獎牌。

之所以虛擬體育賽事能成為Keep的新增長點,在於其聯名知名IP的打法,讓傳統賽事中衍生的獎牌不再“硬核”,實現了目標用戶從小眾核心用戶向輕度用戶的破圈。Keep以及與Keep定位相似的在線健身應用如悅跑圈、咕咚等平臺均早已試水線上賽+獎牌的業務路線,可是面向小眾用戶群體以及相關賽事的專業程度成為業務進一步成長的桎梏,直到Keep完成業務路線的轉變。

從小紅書上關於“Keep獎牌”詞條下鋪天蓋地的內容以及由此催生的,以線下代跑為代表的價值鏈條,不難看出Keep的虛擬體育賽事業務本質上是在售賣Z世代的社交貨幣,獎牌本身所設計的激勵意義已被“潮玩”屬性所取代,由此也為這項業務的未來走向埋下伏筆。

光子星球自一家Keep代跑組織處獲悉,目前的代跑組織競爭激烈,接單與派單均通過社交媒體完成,缺乏正規性的同時代跑的單價也在不斷降低,目前5公里以內的代跑價格已達0.5元/公里。“我們(代跑)的單量和Keep的策劃高度相關,如果沒有很好的聯名,基本接不到什麼單”,該組織成員小楊(化名)說。

此外,二手市場的價格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衡量Keep的獎牌業務增長空間。潮玩產品需要在線下觸達消費者,由此帶來更大程度的露出和促進銷售,二手市場則是最直觀的體現。目前小紅書上關於Keep獎牌閒置出售的相關筆記依舊火熱,只是價格卻相比以往“打了個折”,參考隔壁潮玩行業的隱藏款價格走低,這對於Keep而言不算是一個好消息。

一方面,Keep需要保持甚至加強IP聯名的營銷力度,另一方面,Keep更需要“向內求”,在不斷縮減營銷費用支出的情況下如何通過自身構建這項業務的可持續競爭力。

自營電商需要新拼圖

作為營收中佔比最大的主要收入來源,Keep自營電商的產品包括在自營商城和第三方電商平臺上銷售的智能健身設備、健身裝備、服飾和食品等商品,該部分業務貢獻了Keep 50%以上的收入。在“獎牌”業務跑通之前,Keep給予外界的印象便是運動器械和相關衍生品的互聯網零售商。

而Keep的自營電商品牌採用的是OEM模式,外包與分包工廠將包攬除產品設計與標準以外的生產、保存、運輸以及保修維修等售後服務。這意味著其貨盤構成同時存在直採與外部導入兩種,相比於單純直採,外部導入的商品品控不佔優勢,這一點也反映在過去Keep自營品牌被消協點名的情況中。

此外,OEM模式也意味著Keep電商業務的毛利率稍低,在此情況下,高客單價商品相對更具有盈利空間。只是目前Keep自營品牌中,低客單價的器械與輕食代餐佔絕對主流,比較典型的便是Keep在各大電商平臺中銷售額前三都是客單價百元以內的商品,例如其抖音旗艦店中銷售額位居榜首的黑巧脆脆球便是招股書中重點提到的健康食品類別產品。

更值一提的是,Keep自營電商在渠道方面主要採用DTC模式(直面消費者),其招股書中以啞鈴為例:“倘自身希望獲得在Keep平臺上需要啞鈴的相關內容,則須購買啞鈴。購買我們自有品牌的啞鈴鏈接在課程描述中展示”。即付費訂閱內容-引導器械消費-增強粘性的閉環。

這是Keep作為健身應用切入電商的獨特優勢,但這一優勢建立於優質內容所構建的用戶信任以及在此之上為用戶減少的決策與交易成本,而優質內容則源於Keep平臺中活躍的第三方健身達人。

然而在抖快以及視頻號等泛娛樂平臺衝擊下,健身達人改換門庭,依靠輸出優質內容積累粉絲並帶貨變現是早已跑通的鏈路,Keep在這方面面臨著不小的競爭壓力。據招股書顯示,Keep用戶於2022年內累計跟隨直播課程鍛鍊1710萬次,這一數據與總鍛鍊次數13億次相距甚遠,也自一方面佐證了直播板塊所面臨的壓力。

線下健身的復甦同樣是一大隱患,健身器械中客單價較高的單車、划船機等品類均可在線下健身門店中體驗。以Keep淘寶旗艦店中智能單車入門款為例,其1399元的定價足矣覆蓋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健身房會員費用。需求下滑可能對於Keep招股書中銷量位居全國第一的智能單車而言不得不防。

所幸,Keep的月活用戶數與會員滲透率均保持增長,即使會員滲透率的增速於2022年下滑,也不可否認的其基本盤的地位。假設付費會員持續增長,Keep也能向市場提供新的故事。

反人性的生意可以順著做

根據Keep在招股書中所寫“我們已形成全面的健身方案,覆蓋用戶的整個健身生命週期,從規劃健身目標和訪問健身課程,到選擇健身裝備和健康食品,以及追蹤體重和心律等測量數據”。這對於核心健身者而言是一個完整的閉環,那對於非核心健身者呢?

與“惰性”截然相反的健身運動,本身是一筆“反人性”的生意。《華爾街日報》在海外在線健身應用Peloton股價大跌時的評論中使用了這一描述。這筆生意想做長久,尋找盈利空間的背後是找到順應人性的商業模式。

如果說Keep的營收構成中有相當一部分比例是對人性的“逆流而上”,那麼Keep依靠虛擬體育賽事兜售帶有社交貨幣性質的獎牌則是對人性的“順流而下”。

Keep業務線中的廣告、增值服務均高度依賴於用戶的停留時間。廣告業務需要憑此為廣告主謀求曝光,增值服務需要憑此增強用戶聯結與付費意願。然而Keep工具類應用的限制與健身運動難以堅持的特點都與業務有所衝突,尤其是廣告業務,其佔Keep總收入的比例逐年降低便是最佳例證。

至於虛擬體育賽事也就是獎牌業務,巧妙地將運動中的“自律”悄悄替換成了“分享”,整體邏輯也從健身需預先忍受痛苦並由人體分泌內啡肽以平衡的延遲邏輯,演變成社交、分享、展示從而獲取多巴胺的即時邏輯。

Keep為了讓一份反人性的生意順起來,主要看兩個方向的動作,要麼是減少用戶的獲取延遲滿足的等待期,要麼是增加即時滿足的業務或內容。

Keep作為最早引入人工智能輔助健身訓練計劃的公司之一,在鍛鍊、飲食計劃的基礎上能否通過當下火熱的AI大模型提供實時建議?亦或是將鍛鍊行為遊戲化,通過“製造心流、創造移情和放大感受”的遊戲邏輯來為用戶提供即時滿足,例如曾一度帶火AR的Pokemon Go,亦或是過於激進的後輩StepN。

IPO已是柳暗花明,但Keep必須在上市後為市場提供新的故事和盈利可能。以內容為底座的前提不變的情況下,Keep需要知道,專業不是護城河,有趣才是。

遊戲

瑄溟今天很有精神cos可莉,可愛與魅力的“炸彈女孩”

2023-6-27 18:13:34

遊戲

mhy重拳出擊!大批爆料者收到律師函,老玩家坐不住了!

2023-6-27 18:13:54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