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製化妝品的三道“門檻”

近段時間,定製化妝品又火了。這其中政府的推動成為了主要因素,比如在2022年11月,國家藥監局決定在北京、上海、浙江、山東、廣東省的部分地區,開展化妝品個性化服務試點工作;而在同年7月份,上海市浦東新區就已經允許企業,在經營場所開展化妝品個性化服務,並在今年4月份,發佈了《上海市浦東新區普通化妝品現場個性化服務審查細則(試行)》(徵求意見稿)

與此同時,一些企業也加入了進來。在今年4月份,全國首張“現場個性化服務”生產許可證在上海誕生,由位於上海國金中心的修麗可門店獲得;歐萊雅、雅詩蘭黛以及瑪麗黛佳母公司創元,則進入了推動化妝品現場個性化服務的試點名單;另外,像伊斯佳、Plustwo普拉斯兔、effortless、優時顏等國內上下游企業也相繼推出了個性化定製產品。

▲修麗可門店的現場定製化妝品儀器

雖然目前的市場熱度很高,但定製化妝品要想在中國市場真正發展起來,至少還有不得不邁過去的三道“門檻”。

一是,法規的“門檻”

按照傳統理解的定義,所謂定製化妝品應該是“一人一方”,即根據每個人的皮膚特點,專門定製一款擁有獨特配方的產品。但在國內現有的法規下,這麼做的難度極大,尤其是在備案環節。

無論是國家藥監局的公告中,還是上海市浦東新區發佈的文件中,都對定製化妝品提出兩個明確的要求:一是,把範圍定在了普通化妝品,不包括特殊化妝品、兒童化妝品和使用新原料的化妝品,另外上海市浦東新區還把眼部護膚類化妝品也列入了範圍之外;二是,必須進行了備案。

按照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中的規定,“進行普通化妝品備案,應當提交產品配方或者產品全成分”;而在2021年5月1日起實施的《化妝品註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中,再次解釋了提交的產品配方或者產品全成分應該包括:“原料序號、原料名稱、百分含量、使用目的等內容。”

另外,根據2021年5月1日起實施的《化妝品註冊備案管理辦法》中的規定,“已經備案的普通化妝品不得隨意改變產品配方,但因原料來源改變等原因導致產品配方發生微小變化的情況除外。”很顯然,定製化妝品對於配方的改動不屬於微小變化。

這也就意味著,每一款為消費者定製的化妝品,都必須單獨進行備案。而這麼做的問題,一方面是從配方設計,到備案,再到生產,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很多消費者沒有耐心等待;另一方面是在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後,所生產出來的定製化妝品不僅價格高昂,而且產量也不會很高,這對於很多品牌來說也是難以接受的。

二是,技術的“門檻”

除了法規,定製化妝品的另一大難點是在技術,其中既包括皮膚檢測技術,也包括針對不同人的皮膚狀況,實現定製護膚功效的技術。

實際上,定製化妝品並不是新概念。早在18世紀,嬌蘭品牌就在法國掀起了“訂製個人香氛”的風潮,其最有名的代表作是為當時拿破崙三世的皇后定製了一款香水,即著名的“帝王之水”。直到現在,嬌蘭在法國的門店中依然有提供為顧客現場定製香水的服務。

▲嬌蘭的“帝王之水”

一直以來,問卷調查是定製化妝品最常用、也是最簡單的一種瞭解消費者需求以及皮膚狀況的方式。比如絲芙蘭旗下的護膚品牌Skin Inc,在官網為消費者設計了一套專有自我診斷工具,通過回答關於生活環境、壓力水平、日常作息等相關問題,結合大型的皮膚配置文件數據庫來直觀估測皮膚。

另外,定製護髮品牌的鼻祖Function of Beauty、聯合利華旗下的品牌Skinsei、純淨美容品牌The Buff等,都在自己的官網上設置了問卷形式的皮膚檢測辦法。在國內,定製化精準護髮品牌effortless同樣採用的是問卷形式,在微信小程序上了解消費者的頭皮和髮質情況。

但問卷調查的缺點也很明顯,即缺乏科學性和準確性,尤其是面對更復雜的肌膚問題。因此在近幾年,各種皮膚檢測儀器開始在定製化妝品領域應用。比如日本品牌POLA在做定製化妝品時,會採集用戶的角質層細胞,通過染色用顯微鏡觀察包括角質層、黑色素、皺紋及肌膚紋理等皮膚狀況;歐萊雅曾研發出一款能隨時檢測皮膚pH值的可穿戴設備,為消費者提供基於其pH值的個性護膚方案。

▲修麗可店內的皮膚檢測儀

不過在現階段,行業對於這些皮膚檢測儀器的有效性還存在很大爭議。因為皮膚問題很複雜,僅通過監測一兩個指標的變化來判斷,結果往往不夠準確。比如監測到皮膚的pH值異常,而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沒辦法找到其源頭,那麼就很難真正解決皮膚問題。

除此之外,如今基因檢測也成為了皮膚檢測領域時髦的一種方式。可問題是,基因雖然是皮膚狀況的決定性因素之一,但基因的表達同樣也和環境息息相關。因此僅憑基因去判定皮膚狀況,也不太精準。

綜上所述,目前皮膚檢測技術依然處在很不成熟的階段。而且即便有朝一日能夠做到皮膚的精準檢測,要開發出能夠精準解決皮膚問題的化妝品,同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對於化妝品的研發一直不要求特別精準。比如大部分化妝品成分並沒有一個精準的有效濃度,即便是那些大牌,通常也是通過經驗獲得了一個能夠獲得最好功效的濃度區間;而且很多成分往往都有多重功效,但對於成分在產品中發揮的作用大小沒辦法精準測定。

這就意味著依靠現有的研發體系,化妝品很難做到滿足消費者的定製護膚需求。例如,兩個消費者來到店裡解決皮膚敏感的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比較嚴重,而另一個相對輕微,如果是按照現有研發體系,很難按照問題的嚴重程度去設計有針對性的不同配方,因此通常都是採用統一的抗敏感配方。

三是,成本的“門檻”

另外,高昂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也讓很多企業對定製化妝品望而卻步。

按照上海市浦東新區的規定,從事化妝品現場個性化服務的經營場所,其操作區域應該與其它區域進行分隔,而且操作區域的空氣中細菌菌落總數也應當≤1000cfu/m³,這相當於一個10萬級GMP標準的車間的環境要求。也就是說,企業要在店內打造一個微型的“化妝品工廠”。

同時,法規還要求從事化妝品現場個性化服務的企業,配備相匹配的質量管理人員、操作人員和檢驗人員,並每年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而且要設置專門的場地,對銷售的化妝品進行留樣。這將進一步增加企業的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

除此之外,按照“一人一配方”的原則,每個定製化妝品都要單獨備案。在備案的過程中,不僅要投入人力,還要花錢去做產品安全檢測和功效評價,這又是一筆不少的支出。

最終生產出來的定製化妝品,價格基本達到了貴婦級別。而這樣價格的產品面對的市場很小,並且普通企業很難賣得掉,因此只適合那些奢侈品牌去做。

企業有沒有可能跨過這三道“門檻”?

據瞭解,實際在市場上,很多企業連法規這道“門檻”都沒邁過去。大量現場配製的配方在製成產品後,沒有備案就直接銷售給了消費者。

由於實現“一人一方”的難度實在太大,因此一些企業採用“一群人一方”的定製方案。比如聯合利華旗下主打肌膚護理定製的品牌渡美,採用的定製方式是,由品牌的配方師根據消費者的肌膚檢測報告,指引消費者從58種原液中挑選調配獨特的原液精華,最後讓消費者親手貼上寫有自己姓名和專屬配方的產品標籤。

▲渡美的定製服務

不過這種方式屬於“偽定製”,更確切的稱呼應該是“精準護膚”。

總結來說,在現有法規下,實現“一人一方”的定製化服務難度較大,更現實的替代方案是推行“精準護膚”,而今年大火的人工智能或許能夠成為重要的工具。依靠人工智能工具,皮膚檢測儀器或許能夠升級為“皮膚科醫生”,不能能夠快速、全面地檢測出皮膚狀況,並且可以提出專業的解決方案,從而實現“精準護膚”。

美妝

在山西,暑假學化妝能學好麼?

2023-6-30 11:48:04

美妝

“長期化妝”和“素面朝天”的區別,隨著年齡的增加,越來越明顯

2023-6-30 12:46:27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