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一個唐代彩妝,總共分幾步?

還記得當初確定劉亦菲出演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時很多人都是滿懷期待的,畢竟天仙的顏值這麼多年一直都毋庸置疑。

可當放出預告看見劉亦菲在電影裡的女子妝容—唐代鵝黃妝時,很多人都是不接受的。

但其實電影製作組還算考究歷史,真實的唐代女子妝容的確是如此的“濃妝豔抹”。

唐朝無論是經濟還是國力上,幾乎都達到了繁盛的頂峰,這一點也反映在女子的妝容和服飾上。

之前的文章“多巴胺穿搭從唐朝就已經開始流行了”就是講述唐朝女子豔麗多彩的服飾,這一篇文章我們來看看唐朝女子的“七彩妝容”。

這件唐泥塑彩繪仕女俑頭像,高17.5cm,現由旅順博物館收藏,從這個女俑頭像我們就能窺探出唐朝女子妝容的模樣。

此仕女俑頭像被鑑定專家譽為“唐代第一美人,泥人張祖宗”,通體施彩繪,面部很是豐潤,裝飾又極其考究,表情也是安逸又大氣,活脫脫一副唐代貴婦人的模樣。

女子額頭上飾有紅色花鈿,眼角畫有斜紅,嘴角兩側點黑色面靨,舉手投足間散發著“環肥之美”的風姿。

保存完好的精緻色彩與妝容,再現了千年前唐朝女子的彩妝時尚。

那麼要想畫好這個唐妝,需要分幾步呢?

唐朝女子化妝分為敷鉛粉、抹胭脂、畫黛眉、貼花鈿、點面靨、描斜紅、塗脣脂七個步驟。

第一步敷鉛粉,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抹粉環節,這一步可是成妝的關鍵。

那麼唐朝時期的粉是用什麼做的呢,為什麼又叫鉛粉?

在《齊民要術》中曾記載,在夏季把大米泡爛,泡臭以後,經過反覆的淘洗和錘鍊就成了米粉,但是這些米粉非常的粗糙,還需要經過進一步的篩選,然後取最中間的一點點來用。

不過米粉非常容易掉妝,於是之後改用了胡粉,即鉛。

但是學過化學的都知道鉛是有毒性的,它雖然能夠有著很好的粘合力,但是也容易讓皮膚越來越差。

之後人們不斷改良,學著把兩者融合起來使用了。

第二步抹胭脂和現在塗腮紅還是有區別的,唐代把抹胭脂放到了彩妝的第二步,用紅色脂膏塗抹面頰,色如錦繡。有酒暈妝、飛霞妝、血暈妝、桃花妝等。

第三步畫黛眉,唐朝女子十分崇尚畫眉,更熱衷於研究眉形。

唐朝眉形多式多樣,其中較為常見的是“廣眉”、“長眉”、“遠山眉”、“鴛鴦眉”、“五眉”、“酒煙眉”、“拂煙眉”等等。

第四步貼花鈿,花鈿是一種貼於眉間的額飾,以金箔片、雲母片、魚鰓骨等材料剪製成各種花朵之形,尤以梅花最為多見。

花鈿大多時候貼於眉毛中間,有時還會貼於鬢角、臉龐或者貼在酒窩上。

關於花鈿的起源,據宋高承《事物紀厚》引《雜五行書》記載: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簷下,梅花落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因故稱之為“梅花妝”或“壽陽妝”。

除花鈿外,唐朝女子還喜歡在額頭塗額黃,也就是劉亦菲在電影《花木蘭》裡的妝容。

所謂額黃,便是在額頭塗黃粉。這一風俗起源於南北朝時期,當時佛教盛行,善男信女皆以黃色為尊,女子為模彷彿像的莊嚴安詳,便在頭上塗額黃。

可見每一個妝容的流行背後都有其歷史原因呀!

第五步點面靨,面靨是施於面頰兩側酒窩處的一種妝飾,使妝容更顯嬌豔。

小時候看過的一個日本雜誌上面的人氣女模特就是嘴角兩處有對稱的黑痣,可見唐朝女子的妝容也是講究對稱美的。

第六步是描斜紅,古時女子不愛畫眼影,卻愛描斜紅,於面頰太陽穴處,以胭脂染繪兩道紅色的月牙形紋飾。

第七步塗脣脂,點脣是整個妝容的畫龍點睛之處。

詩詞中有寫“朱脣一點桃花殷”和“櫻桃小嘴”最能顯現女子的嬌羞,塗上口紅後,

整個妝容才算正式完成。

你以為古人的脣脂就只有紅色嗎?其實她們的顏色比現在還要豐富呢。

在《清異錄》對唐朝晚期的脣色就有相關描寫:“都下競尚妝脣,婦女以此分妍否。其點注之工,名色差繁。其略有胭脂暈品、石榴嬌、大紅春、小紅春、嫩吳香、半邊嬌、萬金紅、聖檀心、露珠兒、內家圓、天宮巧、恪兒殷、淡紅心、朱龍格、雙唐媚等。”

這些名字比現在的口紅顏色可要嬌媚多了!

看完這七個步驟,你學會了畫唐朝彩妝了嗎?

美妝

“長時間化妝”與“素面朝天”,年齡越大越明顯,一起了解下吧!

2023-7-3 8:16:19

美妝

個人化妝經驗分享

2023-7-3 20:50:56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