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化妝品產業“高端人才荒”?

作者|《未來跡》向婷婷

隨著高考落幕,一批批的“準大學生”結束了高考志願填報。《FBeauty未來跡》發現,在社交平臺,準大學生們也發出了關於化妝品專業的討論。“化妝品專業能做什麼?”“化妝品專業好嗎?”“研究化妝品大學選哪個專業?”……

雖然我國化妝品行業規模已經達到4000億級別,但匱乏的專業化妝品人才供給卻與這一市場嚴重不匹配。可喜的是,為契合化妝品行業的人才需求,近年來國內多所院校紛紛設立了以“化妝品”命名的本科專業,開始從0到1進行學科建設。

人才乃產業之本,這種深入化妝品產業地基的改變,將為行業帶來哪些改變?

5年新增21所!

化妝品專業人才開閘

最早的化妝品人才培養通常是在高校的“日用化工”、“精細化工”等專業之下開設化妝品有關課程。公開信息顯示,在2017年以前,江南大學、北京工商大學、鄭州輕工業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齊魯工業大學等高校均在化學系下開設了化妝品方向以及化妝品有關課程。

直到2017年,教育部同意在本科教學中新增“化妝品技術與工程”專業,專業代碼“081705T”。其中的“T”則代表教育部“特設專業”,是為適應近年來人才培養特殊需求而特別設立的專業。隨後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成為第一個設立該專業的高等院校,並於2018年開始正式招生。

這之後,為適應國家對化妝品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的高校陸陸續續開設化妝品專業,開始系統性、體系化的人才培養。

今年4月,在《教育部關於公佈2022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中,廣東醫科大學、臨沂大學的“化妝品科學與技術”專業通過審批。截至2023年6月,提供化妝品相關專業課程的本科院校已經有24所。

本科專業中,以“化妝品”命名的學科一共有21個,包括工學類的“化妝品技術與工程”,側重於實際應用;以及理學類的“化妝品科學與技術”,側重於基礎研究。此外,江南大學、齊魯工業大學等高校在化學大類中的“應用化學”、“精細化工”等專業中,也設置了圍繞化妝品行業設置課程以及人才培養方案。

在具體課程的設置上,據武漢紡織大學化妝品系相關老師介紹,除了化學、生物學、皮膚學等方面的課程,還有化妝品分析與品控、化妝品配方設計等;針對人才缺口還開設了化妝品法律法規、化妝品質量檢測和功效評價等相關課程。另外,學校藝術學院還協助開設了化妝藝術類課程,如化妝造型設計等等。

齊魯工業大學化妝品學科帶頭人王領教授也向《FBeauty未來跡》介紹,齊魯工業大學是按照化學大類進行招生,大一結束後分流為應用化學和化學兩個專業。其中,“應用化學”是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從課程設置、培養方案、實習實訓都是圍繞化妝品來的,課程上從化妝品原料開始,到配方工藝、到生產完以後的分析檢測、功效評價、包材、法律法規等等層面的課程都有。“是圍繞化妝品的產業鏈去配置的課程。”

需要注意的是,化妝品專業是一個交叉性極強的學科,很多業內從業人員實際上是生物學、藥學、化學、醫學等學科背景的,相對而言,高校圍繞化妝品產業鏈進行系統的專業人才培養,將所有需要的行業背景一併教授給學生,無疑會大大縮短企業的人才培養週期。

而企業也對這樣一個針對性更強的學科人才有更多期望。

福瑞達生物股份副總經理、研發負責人楊素珍就表示,化妝品專業作為一個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在化學知識、皮膚學知識以外,其實還要有文化層面和藝術層面的加持。“化妝品與藥品不同,它還有感性的一方面,不光要好看、好聞,還要好用、膚感要好,甚至提供情緒價值,對這方面的人才在審美與品味上也有更多的要求。”

高校、行業都缺“專業人才”

不過,雖然辦學的熱潮正旺,但與行業需求比起來,高校所輸送的專業人才仍然面臨嚴重缺口。

首先,教材落後、師資力量匱乏,不同高校間的化妝品專業發展仍有較大差距。

目前,“化妝品技術與工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僅有北京工商大學一所高校。從更高層次的人才培養上看,北京工商大學同樣是唯一的化妝品專業碩士研究生授權點,而博士研究生授權點尚是空白。

這也給一些“後起”辦化妝品專業的高校帶來困難——高校也急缺“專業老師”。不少高校化妝品系老師告訴《FBeauty未來跡》,學校很難引進對口師資,“這方面的高層次人才太少了,根本沒有化妝品這一塊的博士點。”

業內一資深研發專家指出,目前國內的確有一股“辦專業”的風潮,“但實際上學校還是稀裡糊塗的,可能看這個專業的趨勢比較好,就上這個專業開始招生了,然而目前還沒有形成系統的辦學思想。”

王領教授也表示,“隨著近兩年化妝品領域法律法規的巨大變化,以前的很多知識對現在來講已經過時很多了。化妝品專業配套教材也出現了‘數量少、內容落後’的問題。”

“所以說,現在可能真正專業的老師也不太多,另外很多高校也在招聘博士、A類博士進學校教學,但是化妝品這一塊又沒有博士點,任何高校引入人才的話可能是從其他專業引進,而沒有專業的博士生來去從事教學。”

種種因素下,一些高校的教學體系尚不健全,有的學校雖然已經設置了化妝品專業,但是還缺乏框架和內容。對於此,王領教授表示,在專業整體的體系規劃上,“從頂層設計上可能需要一個在化妝品行業待過很多年的人去設計,由從其他的專業轉過來的人來設計的話,可能會比較難設計和控制。”

其次,伴隨新規陸續出臺,對化妝品行業全鏈條上的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現在,當研發與科技在化妝品產業中被置於無可比擬的高度,化妝品原創技術和專業人才仍存在較大缺口。

王領認為,目前行業在配方這一塊的人才缺口仍然比較大。“配方做起來確實是差不多,但是好的配方、高品質的配方,要掌握很多專業知識。除了配方的研製,還要了解一些物化的基礎知識,這樣才能把一個品類、一個產品的劑型研究透,不光是從膚感,還有很多綜合性的方面都能呈現出最好的來。”

目前來看,高校的化妝品專業人才輸送還十分有限。因此除了外部招聘以外,大多數企業的研發部門都有自己的人才培養體系。

據瞭解,福瑞達醫藥集團的研發創新中心,就會針對新入職的員工進行漸進式的人才培養。

首先是對新入職的人進行全方位的基礎培訓,比如皮膚知識的培訓、化妝品基礎知識的培訓、產品開發工藝流程,包括產品的外觀設計、法規等等,然後進入一個“導師制”的小團隊。“當這些人才逐漸有經驗、能夠獨立工作後,她們又能成為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的人,來帶領新的小團隊。”楊素珍介紹道。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類研發類專業人才的沉澱週期也更加漫長。

一位從業多年的化妝品研發工程師介紹,剛畢業從事化妝品研發,通常先從工程師助理開始做起,如果缺乏實驗基礎,就要從打板員做起。大致要經歷“打板員–工程師助理–初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總工”這樣的“升級”流程。“行業積累會比較漫長。”

如何啟動“產學研用”車輪?

企業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化妝品行業人才市場無疑是“僧多肉少”,面對這種局面,企業已經不止於在人才市場尋覓,正不斷沿著“產學研”之路深入,一場看不見硝煙的人才爭奪戰正在打響。

《FBeauty未來跡》發現,不少高校已經在內部設置化妝品研發、功效檢測等專業機構。例如北京工商大學建立了在2010年、2014年和2016年分別建立「中國化妝品研究中心」、「中國化妝品協同創新中心」「中國輕工業化妝品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武漢大學2010年在原藥學院教授劉天罡(現武漢合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主導下成立“組合生物合成與新藥發現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在此背景下,一個明顯的現象是,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化妝品企業“官宣”與高校及高校實驗室合作。

例如,2021年,逸仙電商就與中山大學攜手成立聯合實驗室,並於次年簽署戰略研發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中國消費者“精準護膚”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同年,廣州市暨源生物科技公司與暨南大學合作共建的“暨南大學&肽源化妝品創新研究院”也正式揭牌。

顯然,如今的化妝品產業,“產學研”互相促進的車輪已經啟動。那麼,高校與企業的合作究竟是如何運轉的?

首先從學生的層面看,美妝企業為高校化妝品系學生提供實習基地。據山東省一高校老師介紹,每年大四時,學校會安排一個班的學生去福瑞達生物股份、華熙生物、半畝花田、上海科絲美詩等公司頂崗實習,時長為七到八個月。

另外,高校還有和企業在技術開發層面的合作。從原料的開發,到化妝品配方的研究,化妝品的功效評價等多方面都有合作。

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很多新品牌都想與高校進行合作,但是他們卻不太清楚該如何與高校進行合作。對此,楊素珍認為,跟學校合作的關鍵是“要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麼,品牌如果沒有自己的科研人員、科研團隊的話,是很難跟學校建立合作的。”

據瞭解,福瑞達研發創新中心已經擁有一個百餘人的研發團隊,並且研創中心設立了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兩大板塊。

“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有自己長期建立的科研團隊,我們與高校的合作也是根據我們品牌發展、研發,以及未來的相關需求出發。”楊素珍介紹道,也有部分高校會主動找到集團,介紹其現有的技術和研究,研創中心在與高校進行碰撞後,雙方就有可能找到契合點。

“高校會有一定的基礎研究儲備,但是這些基礎研究未必能應用到化妝品中來,所以需要根據企業需求找到更合適的合作路徑。可能一些(能應用到化妝品中的)基礎研究,還會請學校繼續加深,我們會將他們的技術研究應用到我們的產品開發中,或者根據我們的應用研究方向來落地具體的合作項目。”

就福瑞達生物股份而言,公司在“4+N”品牌發展規劃的四個4個護膚技術賽道(玻尿酸護膚、微生態護膚、以油養膚、精準護膚)中,分別找到了對應的產學研合作對象。比如與江南大學合作展開透明質酸方面的深度研究,與山東大學國家微生物重點實驗室開展了皮膚微生態方面的研究,與上海交通大學開展針對薰衣草精油的研究等等。

科研人才體系的建設,在化妝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989年我國第一部《化妝品管理條例》頒佈,至今不過三十餘年。三十餘年裡,基礎研究薄弱無疑是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而對基礎的機理研究、深層次的原料研究在近5到10年內才逐漸得到重視。從這一角度來看,化妝品行業的專業人才建設依然任重道遠。

END

美妝

美妝界的五大趨勢

2023-7-16 20:39:18

美妝

建議女性:出門儘可能少塗口紅,不但不顯氣質還傷肌膚,看看原因

2023-7-16 20:39:35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