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年輕人是文化匱乏受害的一代

前段時間“灣區升明月”晚會在一片熱鬧的評價中落幕了。很多很多的熱評都在針對“內娛”和“港臺”歌星的實力對比。大叔認為,相比較扒開內娛哥壇流量塑星的問題。更深層次的問題其實是,整個音樂文化的衰落。這並不能單純以港臺老星和內地新星的對比來說問題,因為港臺歌手一樣拿不出幾個能打的新星出來。三十年前,華語樂壇流行的是四大天王、張國榮、張信哲、周華健、李宗盛等一眾歌手的名曲;三十年後,長大以後的年輕人聽的,竟然還是他們,而他們年輕時候所追的那些什麼吳籤、什麼之因、什麼晨宇,這些歌手除了擅長種孩子是異曲同工外,歌曲似乎沒有什麼能讓大眾別說是熟唱,哪怕是知道的。歌手都在忙著搞綜藝賺錢,飯圈拉人氣,一派烏煙瘴氣。

放眼當今的世界樂壇也是明顯在衰弱,之前像邁克爾傑克遜、惠特尼休斯頓、瑪麗亞凱莉、席琳迪翁、碧昂絲、布萊妮、后街、西城等等經典歌曲能夠流傳全世界,今天仍能在各大網站拿下最高的點贊量,而新生代的所謂歌手基本鮮有同等高度的作品問世。

整個音樂界大家詬病的集體倒退只是一個更大範圍問題的縮影——年輕人的文化塑成環境質量在下滑。

以電影圈來說。不論是影評網站還是各個在線視頻平臺評分體系中,佔據高分高評價的幾乎90%以上是至少15年前的老電影。當下較近的電影裡隨著漫威復聯的第一代故事落幕,年輕人幾乎找不到值得關注的替代品。前端時間下映的電影《灌籃高手》引起的熱潮已經過去,關於電影評價的兩極分化主要來自忠於原著的粉絲和通過電影接觸這個故事的新人群,包括一些被男性友人拉來的女性觀眾和年輕人。筆者感受到的是,舊粉絲對原著漫畫的情節張力未能表現耿耿於懷,而新觀眾們則認為就事論事這是一個不錯的體育動畫故事。

這僅僅是兩代人對一個IP熟悉程度的區別導致的情懷要求差異的偶然現象麼?其實是不同時代下人們對作品的文化層次質量深度的要求不一樣。浸染在IP作品文化質量高一些的環境的上一代,對成品的要求在今天快餐標準的年輕人眼裡要苛刻的多。

稍微靜下心來看,似乎並不只是《灌籃高手》存在這樣的問題。幾乎所有的新IP在人們記憶中的存續價值似乎普遍不如舊時代的IP。這不僅僅是存在於動漫畫領域,而是整個文化領域都在明顯衰退。我國自改革開放後開始充分接受世界文化,對這種感知的變化也被壓縮在短短的三十年,落差感會更加明顯。我們說的質量、水準、水平都應該是隨著時代技術進步的,那麼下滑的是什麼呢?

既然說到了《灌籃高手》,就先說動漫。以前我們看的是什麼?有《龍珠》、《聖鬥士》、三大民工漫領跑,後面還有一眾題材各異的知名作品:《EVA》《幽遊》《灌籃高手《麻辣教師》《獵人》《強殖裝甲》《劍風傳奇》《魔法少女》《美少女戰士》《犬夜叉》《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等等等等,人偶劇在《奧特曼》之前還有《恐龍特級克塞號》。而治癒系動畫電影的巔峰系列宮崎駿也處於最高產的時期。那個年代,幾乎每一個題材,都是一片新天地,故事都是全新展開的思路,很多設定和故事內容直到今天都在被各種新故事換皮套用。

同期的歐美動漫化作品也很豐富,不但有美國的《變形金剛》《希曼》《希瑞》,《米老鼠》《貓和老鼠》《兔八哥》《藍精靈》等等,也有其他一些國家的作品,如《鼴鼠的故事》《巴巴爸爸》《國王與小鳥》《哆啦A夢》《聰明的一休》等通過電視臺反覆傳播。同時,國產動畫的第一輪巔峰餘韻仍在,由各個國營動畫製片廠為主製作的《大鬧天空》《哪吒鬧海》《舒克和貝塔》《黑貓警長》《阿凡提》《葫蘆娃》《魔方大廈》《邋遢大王》《鏡花奇緣》等等也是不勝枚舉。前段時間有部國產動畫電影《天書奇譚》重新上線,豆瓣評分達到9.2,這部1983年上映的當時不算頂流的動畫電影,卻在今天眾多3D炫技、豪華製作、明星加持下的動畫電影中,取得頂流的評價。

其實多風格動畫的製作在每個時代一直都存在,童趣、日常、熱血、獵奇、搞笑、科普等等。不同國家不同題材的作品以豐富多元的風格和角度在快樂中傳遞著各種各樣的教育意義。但是今天大家在追求動畫技術啊,表現力進步的同時,動畫故事的趣味性降低和劇本的匱乏卻越來越明顯,動畫風格也趨於同質,以至於動畫對觀看者的吸引力變得越來越差。

今天年輕人在成長階段看的動畫,不是作品變少了,也不是製作精良的作品變少了,相反隨著技術的進步,動漫化作品數量在當下達到了井噴時代。但是能達到人們印象高度的作品卻越來越稀缺。美日系新作中,能令所有圈層人有印象的高度的作品,估計一隻手數的過來了。近年來面向年輕人的新番數量大大增加了,但是影響力能達到破圈和世界級的項目卻越來越少。面向兒童市場最大的IP是寶可夢和奧特曼,正是因為同等級的競品太少了,反而成就了這兩個IP的地位。剩下的就只有像是《數碼寶貝》、《熊出沒》、《喜羊羊》,還有一些聞名不如見面的動畫了。

遊戲行業就更荒蕪了。隨著端遊的沒落,碎片化時間為主的手遊成為主流的當下,幾乎沒有一部那種動人心魄的遊戲出現。龐然大物《原神》用龐大的市場掩蓋了該遊戲本質是一款集換賭博抽卡模式的圈錢遊戲。而且幾乎市面第一陣營的手機遊戲目前都以這種模式為主——圈錢是最重要的,遊戲的好玩程度是為了吸引玩家在一定程度上產生興趣後,有必要繼續氪金去設計的。至於如何讓它好玩,什麼手段最容易實現就用什麼手段,行業道德之類的先放一邊就行。

對比過去,仙劍、軒轅劍、三國志、群俠傳、暗黑、光環、軌跡、英雄傳說、伊蘇、石器時代、魔力寶貝、仙境傳說、星際爭霸、DOTA、LOL、魔獸爭霸、魔獸世界、塞爾達、最終幻想、巫師。。。。。。每一個都有自身獨特的要素鐫刻在玩家心裡。不論哪個能深刻烙印在玩家回憶中的遊戲,從來都不是不斷誘導玩家氪金的遊戲,哪怕它一時風光無限。這類遊戲一時氪一時爽,氪到玩家差距愈發巨大,遊戲本身已經沒有探索樂趣可言的時候,貧困玩家漸漸退出,氪金玩家因為沒有秀優越的對象也逐漸感到無趣而退出,遊戲公司將賺到的錢繼續用於開發一款相似模式的遊戲,繼續割著韭菜。遊戲文化感的整體下滑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是,對比過去的遊戲,今天很難再找到什麼遊戲能夠讓人有“爺青回”一樣的青春構成感,哪怕它佔用的時間和金錢再多。

體育方面則處在一個被標準化抹殺百花齊放的時代。體育本身並沒有衰弱,但是越來越集中向最求競技結果下的最優訓練和配合模式。在所有的培訓和隊伍配合都在趨於向最科學高效模式同化的時候,個人的特點漸漸變得不再重要,特徵鮮明的體育明星越來越少,那個令人熱血沸騰群星璀璨的時代離我們越來越遠。現在看一場比賽,只是接近看不同國家、隊服的運動員誰成績更好而已。而在過去,足球界有“核彈頭”“上帝之手”“外星人”“金色轟炸機”“小毛驢”“金毛獅王”“冰王子”“戰神”“野獸”“三叉戟”“花蝴蝶”。。。籃球界有“空中飛人”“大鯊魚”“大夢”“魔術師”“UFO”“狼王”“大鳥”“惡漢”“石佛”“郵差”“黑曼巴”“小皇帝”“小巨人”“答案”“龍王”“妖刀”“魔獸”。。。我們的國球兵乓球也一樣有外媒稱讚的“六邊形戰士”、“大魔王”和男團對戰“常青樹”老瓦的驚心動魄的賽事。就連像拳擊、網球這種我國普及率很低的運動,也有相當多的故事和人物被大眾熟記。過去的體育比賽,不論大家生活水平怎樣,工作怎樣,打開電視遇到熟悉的明星對決,總是莫名的激動。如果遇到中國隊的比賽,甚至會出現萬人空巷的局面。而今天人們對體育的關注已經淡化,奧運會中的中國冠軍只有有商業和網紅炒作關注才會被人們熟記。相比北京亞運會和奧運會,今年的杭州亞運會將臨,就連當地城市的人們都鮮有討論。一樣是屢戰屢敗的中國男足,當年是球迷們默默流淚鼓勁來年再戰,變成“日N馬,退錢”的梗比球更受歡迎,再到後面無人想看,同樣是對利益的追求破壞了原有的圈層文化結構。現在除了和運氣盈虧綁定的賭球以外,競技體育對社會的影響日漸式微。體育和文化幾乎脫節。

那些經典,上述這些視聽領域的文化,今天不如過去的一個有趣證據是:即使是今天,那些長短視頻主們最喜歡用來引用類比的素材和音樂——最多的依然是那些老經典以及在其基礎上的二次創作。因為原作的社會認知不靠炒作,真實受眾基礎始終遠遠大於那些一時風頭無二的流量新作。

最後還有文學領域。文字藝術的匱乏匱乏,似乎發生的更早。散雜文、詩歌、戲劇已經沒落到邊緣狀態。而最受平民百姓喜歡的小說,則在發生水平的退化。世界著名小說的經典時期在上個世紀中葉至下葉。像像塞林格、加西亞、村上春樹、海明威等等各種風格的世界著名小說創作者的作品都在那個時代湧現。今天但凡是個書店裡,總會有專門的櫃子一直陳列著這些無法替代的經典作品。我國的文學創作高峰在上世紀末期至本世紀初。《活著》《平凡的世界》《狼圖騰》《白鹿原》《廢都》《黃金時代》等等,各種不同風格題材的作品紛紛湧現,就連現在大家最喜歡討論的科幻主義題材《三體》也是那個時代的產品。

而今天各種手機APP讀書軟件,極大的便利了人們的閱讀。但是呈現的作品受眾最廣的,卻是一堆所謂網文大咖的白文。仔細閱讀一下這些所謂頂流作家的作品就會發現,這些文章僅僅利用滿足人們對於集散揚惡,懲治社會醜態的心理,來成為所謂的爽文。詞彙運用能力不高,故事也沒有深度,整體文學水平別說佳作了,甚至不如一些高中生的水準。據說某大咖在成名之前,就是找不到工作,靠堆文字量賺取機械任務稿費生活,在網吧裡混混度日的狀態。其成名作單純是把遊戲打怪升級的套路,用最基本的語言描述出來,用小說表現遊戲劇本,從經濟上佔據了先機的紅利而已,在文化上卻拉低了讀者層的文學欣賞水平,甚至產生很多錯誤的認知。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以前的經典靠創作,今天的名句靠借用。就比如向那些青少年問起“”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這兩句的出處,他們一定是說來自蕭炎,卻不知道這兩句原文實際來自吳敬梓《儒林外史》的不同回,而這種概念隨著人數的增多卻變得固化。另外作品宣傳上有意將引用的經典用作自身的經典元素來宣傳,也會造成出處的錯覺。這就是低質無敬畏的文化氛圍會將受眾引入錯誤認知的現象。

到底是什麼造成這種文化全面退化局面?我認為這種社會性問題的根源往往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

首先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任何社會問題的根源基本都有經濟問題的影響。因為目前咱們國家的人均GDP,也就是實際的國民財富能力,還遠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標準,但是很多城市的生活消費水平卻已經持平發達國家。這給了人們一種錯覺,我們已經和那些國家一樣發達。在這種錯覺下,整個社會為了維持人們的收入與消費平衡在超負荷運轉。但是我國的實際還債壓力,即國家負債總槓桿率對比人均國民GDP,即每個人平均國家社會債務的還債壓力,已經是排名世界第一。因此。大部分人在其一生有限的時間中,如果工作停下來慢下來,可能就會突然發現他會面臨比當初預想大得多的生存問題,因此我們的國民總是在努力的賺錢,沒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人生、精神文化等等其他方面的追求。

受此影響最重要的一個點是信仰的缺失,信仰往往和文化掛鉤,但是今天在我國關於文化信仰的精神文明建設,已經不如從前那樣重視。普通人結束初高中學業,以個人主體接觸社會後,會突然發現當初在學校裡所學習的政治經濟精神文明,在社會上的用處用並不多。甚至與很多普遍社會現象矛盾。而整個社會,評價人的成功,善於惡,也基本受金錢的衡量,而非多元標準。這種成長期長期教育目標突然與社會現實失衡的衝突,會讓人迷茫,進而失去發覺自身思想深度的動力。

其次是科學文化教育體系的問題。我國的科學文化教育在一考定終身的道路上,資源分配其實是不平衡的。為了達到應試教育更好的升學率,為了更好的成績,學校裡的學生從小到大接受的名為文化教育,其實主要還是科學知識教育和科學知識應用為主。文化素養是靠不斷對有文化底蘊的事物的閱讀、見聞、理解來積累的。最具文化培養系統的語文,在教育體系中,也更多傾向於分解應試技巧和知識點,反覆強教大綱內容,非大綱內容不教。這就固化和同質化了每一個人的文化視野範圍邊界,多樣性需求在這個過程中被抹殺。而歷史之類能夠培養孩子們從小樹立連貫的文化觀的科目,卻直到高中才只能在一部分文科學生中得到普及。雖然減負喊了多年,但是以中高考結果為導向的標尺不變的話,留給學生的課外時間依然很少。家長們會用其他為了應試的補習提高方法,大量填充滿孩子的課餘時間。讓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無法按照自己的興趣方向去選擇拓展相關方面的視野。

然後就是社會各階層對於文化的參與目的,沒有一個在重視質的提升。

首先政府在文化方向的培育推廣工作,更偏向於完成任務而非注重實效。因為我們國家的政績考核首要指標是經濟增長GDP,而文化投入大,見效卻未必直接。以至於我們的國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接受文化,普惠的機會很少。

其次我國現在的日常文化主要陣地是網絡,特別是各種網站和平臺。尤其是平臺,作為商業逐利機構,他追求的不是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質,而是商業利益。因此大家可以發現,在平臺和投資機構選擇文化作品的劇本、選擇入駐和主打推廣的作品時,往往優先挑選那些已經成名的、擁有龐大粉絲數的網文。這是為了利用已有的粉絲數量保證核心客群基數,來確保產品的回本能力和盈利可能。而那些處於起步探索階段的原創作品,想要在平臺中想要獲得支持卻艱難的多了,需要自己抗住生存壓力殺出一片天地才有的談。這極大的限制了文化領域百花齊放的需要。

而對於個人創作者來說,這是流量時代下創作目的的問題。這些主播和UP主為了成為紅人,所有的作品初衷,都是為了提高完播率,提高更多的觀看率。所以他們絞盡腦汁不是為了讓作品本身更加精彩、更加有深度、更加具有探尋價值,因為那樣的工作會讓短視頻的製作效率和投入成本大大增加。流量時代下,絕大部分的作品追求快速製作快更快回報,作品缺乏推敲,無價值,無深度、抄襲風普遍。而廣大受眾長期耳濡目染之下,文化素養水準也自然無法提升。

另外還有一部分創作者本身的改變。在成功前後,其創作的初衷會受到資本的裹挾而發生變化。就比如郭德綱在成名之前,其作品取材於廣大市井百姓生活,段子包袱層出不窮,又容易讓人理解和共鳴,所以他成名了。但是成名之後。德雲社因為利益問題開始分崩離析。郭德綱等人忙於參加綜藝,增加露臉度圈錢,不再把心思放在本行創作上。由於長期的脫離原來的社會生活,他再沒有什麼經典的新段子讓人稱讚。

最後還有一些所謂的飯圈文化現象,純粹是一些愚蠢的或者心智不成熟的群體聚集自嗨。因為簡直沒有什麼值得讓人肯定的東西,和對應的目標明星不知天高地厚、行為迷失自我等相互糾纏在一起引起社會的反感。在這裡不做過多表述。

經濟和文化並不一定成正比。文化反映社會問題,有時候社會問題大,文化題材反而深刻。但是經濟活躍解決文化創作生活的後顧之憂,也會讓文化創作意願井噴。我們前30年的社會發展,一直注重經濟的騰飛,沒有注重人們思想文化素養的提升。這就讓今天文化市場創作活動多而不精,雜而不真,快而不深。這種風氣下自然形成不了能夠孕育人們精神力量的文化環境。因此很多今天的年輕人遇到社會經濟挫折就想躺平,在一部分意義上,文化匱乏,信仰缺失也存在著必然的聯繫。

所以改善社會的文化創作環境,確實迫在眉睫了

影視

7.23動漫新番情報:《瑞克與莫蒂》外傳《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 3

2023-7-27 0:33:04

影視

無身少女異聞錄?詭異而荒誕的組合,奉上一場推理盛宴

2023-7-27 16:09:29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