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暑假6部爆款,一個瀕臨死亡,韓國電影給中國“上了一課”

文|令狐伯光

隨著《孤注一擲》的上映,今年的暑期檔差不多結束了,雖然後8月下半旬還有一些電影,但就目前來看都不太像是爆款商業片,以中低成本類型片和文藝片為主。

我最喜歡的今年暑期檔兩部是:《封神》和《長安三萬裡》

《封神》《長安三萬裡》《和八角籠中》最用心,你都能從電影裡看到主創對於作品的真誠和心血,甚至某種精神的追求,完成度最好是《長安三萬裡》,《封神》像《流浪地球》更能打動我,《八角》某些片段我還挺喜歡到整體差點力量吧。

《消失的她》《熱烈》《孤注一擲》最討巧,你都能看到導演對於社會熱點和電影技巧熟練的把控,甚至前兩部是這個暑期檔完成度最高的電影,但過於工整到缺乏追求,後者和《八角籠中》一樣不夠成熟,可惜了。

《掃毒3》《別叫我賭神》都不行,香港電影人今年過後會越來越邊緣。由於今年內地電影人太猛,導致《超能一家人》開心麻花被襯托得成了國產電影的恥辱。而今年暑期檔國產電影有6部爆款。

隔壁韓國電影除了《犯罪都市3》賺錢,電影已經撲了大半年,韓國文化輸出給中上了生動的一課。

偶像爆紅,影視劇全世界流行?“韓流”文化輸出厲害嗎?

韓流輸出巔峰是2019年到2022年這幾年,電影《寄生蟲》拿下戛納金棕櫚,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分手的決心》樸贊鬱拿下最佳導演,電視劇《魷魚遊戲》全世界大爆,並且拿下艾美獎,《黑暗榮耀》等劇也爆紅。

韓國音樂方面,組合BTS在美國及西方市場確實有很高的知名度。

這也是大量中國網友羨慕韓流文化輸出的地方,電影歐洲三大,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電視劇征服美國市場拿獎,音樂真正的走向全球,有些網友都羨慕哭了,動不動對比內娛完了。所以,很多網友認為韓國電影學習香港電影,已經做到超越香港電影。

那麼問題是韓國電影超越了香港電影,韓國明星在世界上的發展超越香港巨星了嗎?

李小龍,成龍不僅僅在西方,在全世界都是超級巨星。李連杰,周潤發差了一些,但進軍好萊塢好歹演過不少絕對主角的好萊塢大片,也算是世界二流巨星了,亞洲頂級巨星。梁朝偉,張曼玉就是通過頂級文藝片在西方知識界獲得成功。

目前韓國明星大概只有達到梁朝偉成績的宋康昊,崔岷植和全度妍等,畢竟這些是韓國演員的絕對代表。

其它李政宰,黃政民,河政宇等只是本國巔峰,這幾年通過指Netflix投資拍攝的韓劇在世界投放有一定的世界知名度。但事實上他們也只是韓國超級明星,大概相當於華語地區張國榮,周星馳和劉德華那種情況。

那麼李政宰,黃政民和河政宇等,在亞洲地位能否比得上張國榮,周星馳和劉德華呢?

前往好萊塢發展的韓國明星也有,無論李秉憲還是裴鬥娜,直到現在只是在大片裡演過主角之一,而不是絕對主角,更沒有以韓國為背景的電影。

這種只有膚色的定義,甚至不如多元文化定義《疾速追殺》裡甄子丹有粵語臺詞罵“撲街”來得重要。因為觀眾知道這個角色是來看中國的功夫高手,知道甄子丹是李小龍,成龍過後,香港功夫巨星過來發展的。

韓國明星膚色都只是背景板,連多元文化定位都沒有展開,文化上面就沒有太大意義。

說句實話,我認為韓國明星和韓國影視劇文化輸出,如果從融入西方市場角度看還行,但創作者,明星參與好萊塢作品的力度,深度和廣度,特別是文化意義,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什麼的。

不但遠遠不如香港電影和香港明星,還遠遠不如近年崛起的美國本土華裔,畢竟《瞬息全宇宙》是真的薄紗奧斯卡。

從這點來看,在美國華裔影視圈發展的吳彥祖,在好萊塢的地位都比韓國明星要高。

韓國流行文化直到現在,在美國,在西方市場,在世界的成功,我認為都更像是一種美國主導下對於他國文化的一種“文化獵奇”,也就是西方文明裡他國多元文化組成的一部分,他們看看韓國人拍的文化作品可以(作品除了膚色和語言還和自己沒多大區別),參與自己市場的作品都不行。

“韓流”文化輸出的教訓?中國學不了,也不應該學

韓流強嗎?表面上看是的,當年的鳥叔能得獎,前幾年的《寄生蟲》《魷魚遊戲》能得獎,韓國的男團女團到處歐美打榜,美國總統接見韓國男團等等被吹上天。

你以為是是韓國牛,參考一下諾貝爾和平獎,參考一下我們中國在國外得獎的電影,大部分就是揭露國內的過去黑暗與苦難,還有文化形式和內容和西方變得一樣的作品。

你就知道沒有美國的支持,甚至是縱容是不可能的。

這就像熱搜一樣,掌握渠道和平臺的美國為韓國買熱搜製造話題輸出,帶普通老百姓的節奏。你以為韓劇在阿拉伯地區的熱播,背景就是因為美國美劇那些太黃太暴力不適合,換一個柔和的方式來奶頭樂,韓流就有了用武之地。

以男團女團一樣的軟色情,比美式明色情要委婉的多,接受度也更好。而回頭看看掌握全世界投放流行文化的西方平臺,怎麼推中國的負面,看看唯一非美國話語權tiktok被美國打壓,你就知道中國文化輸出的難度了。

以上這是從渠道講,從文化輸出的內容講,中國文化輸以前很多時候走的是官方輸出,是有點偏說教,教育式,對愛好中國文化的很友好,對普通國外老百姓吸引力不行。

流行文化輸出需要民間和資本走娛樂模式,更平易近人,畢竟世界上大部分是普通人,就喜歡娛樂這些東西。我還經常寫文章說中國觀眾希望文化輸出的電視劇是《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山海情》《覺醒年代》等等。

這類嚴肅電視劇輸出效果完全不及《陳情令》《蒼蘭訣》《星漢燦爛》等古偶。

我一度認為要用古偶,甜寵去影響外國年輕人,畢竟他們看不到大陸的城市視頻,後來真的有大量外國年輕人因為看了中國甜寵劇,古偶劇來旅遊,工作和學習的。當然,很多網友會覺得不對,這種古偶甜寵哪怕在外國比較火,可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文化輸出嗎?

韓流文化輸出是奶頭樂,難道古偶甜寵就不是奶頭樂?

從“韓流”到“華流”,文化輸出到底是什麼?

這就涉及到一個根本問題,所謂的“文化輸出”到底是什麼?還是一流賣規則,二流賣設計,三流賣產品,四流沒得輸出是被輸出的情況。

這和經濟,政治等國家實力發展有關,我們人均才一萬二千美元多一點,2019年人均才破萬美元。卻要和那些最少人均三萬美元的發達國家與地區比文化輸出,包括不限於,電視劇,電影,遊戲,手遊,小說,音樂,網劇等。

1978年,美國人均GDP達到了10587美元 好萊塢科幻大片電影《星球大戰》 2019年《流浪地球》。

1981年,日本人均GDP為10361美元,首次突破萬元大關。日本動漫起飛

1988年,香港人均GDP達到了1萬美元 《英雄本色》等電影風靡華語和亞洲。

1992年,臺灣省人均GDP達到了10822美元,當年臺灣GDP佔大陸的比重為40% 臺灣省電視劇《包青天》《新白娘子傳奇》等電視劇開始內地熱播,鄧麗君等臺灣歌手火爆內地。

1994年,韓國人均GDP為10205美元,此後韓劇《大長今》等內地播出。

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接近100萬億元大關。按年平均匯率折算,人均GDP達10276美元,跨上1萬美元臺階。

別的經濟體都是破萬之後,文化才開始大幅輸出,2019年那時我們的電影,電視劇,手遊,音樂,包括APP沒有非常好的的代表作嗎?電影《流浪地球》,電視劇甜寵古偶,手遊《原神》,APPtiktok等等。

等到我們GDP破兩萬,甚至是破三萬美元的時候呢?加上中國即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看看最近幾年的那些曾經落後國外的產業,藉助中國大市場都發育起來了,同理你還覺得文化製造內容會差嗎?

別學“韓流”,文化輸出,中國要有自己的“節奏”

這幾年世界形勢風起雲湧,單獨就從流行文化來講,這幾年中國流行文化已經開始在輸出了,而韓流則是這幾年達到巔峰,但是兩國文化內容,文化構建,文化平臺和規則有很大的區別。

韓流是從《寄生蟲》到《魷魚遊戲》,再到BTS和各種韓國團體。

中國是《流浪地球》系列,網文,李子柒,《原神》再到tiktok等等(音樂還是最差的)。

兩國文化輸出不是一個級別,如果說網文,李子柒和《原神》還只是賣產品(原神還有日本二次元文化形式),《流浪地球》《封神》就是構建中國影視工業,中國文化意識,結合中國文化思想的意義存在。

《流浪地球》《封神》成功過後,中國工業大片有挑戰美國工業大片,挑戰美國工業電影標準的可能,這是韓國電影遠遠不及的。

更不用提tiktok是輸出平臺,輸出信息傳播標準,韓國能做到這點兒?

所以,中國文化專注自我發展就好了,“文化輸出”這個詞本身就有一定的自卑。歐美會不會說文化輸出?中國因為近代方方面面的落後,現在好不容易經濟發展起來了,存在一種想讓外國人認可,或者贊同的心思。

這一點就跟國內平臺大量外國人看中國,外國人稱讚中國的視頻一個意思。如果我們搞這種“外國認同”的文化輸出,實質上就是討好外人,損害自己國家的文化產業。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個核心思想不會過時。

如果文化是優秀的,自然會有人來模仿和學習,別急!

2023年暑期檔和大半年韓國電影告訴我們,韓國文化連紙老虎都算不上。

遊戲

原神五國最強主C

2023-8-9 9:34:49

遊戲

為一加Ace2 Pro造勢,一加突然宣佈,日本二次元女神成為新代言人

2023-8-9 9:35:33

搜索